口罩密合性是決定防護效果的關鍵指標 —— 即便口罩過濾效率達標,若與面部貼合存在縫隙,污染物仍會通過縫隙進入呼吸道,導致 “無效防護"??谡置芎闲詼y試系統通過集成多學科技術,實現對 “縫隙泄露" 的精準量化檢測,其核心技術體系圍繞 “信號采集 - 數據處理 - 結果判讀" 三大環節構建,確保檢測結果的準確性、重復性與可靠性。
高精度傳感技術是系統的 “感知核心",負責捕捉口罩與面部縫隙的泄露信號。當前主流系統主要采用兩類傳感器:粒子計數器與壓力傳感器,分別對應定量與定性測試場景。粒子計數型傳感器可精準捕捉空氣中的氣溶膠粒子(如 NaCl 氣溶膠、DOP 油霧),通過對比口罩內外粒子濃度差值計算 “密合系數"—— 當系統向口罩內注入標準濃度的測試粒子時,若存在縫隙,外部潔凈空氣會滲入或內部粒子會泄露,傳感器通過每秒數十萬次的粒子計數,將濃度差異轉化為具體數值,精度可達 0.001μm 級別,能識別發絲粗細的微小縫隙。壓力傳感型傳感器則通過監測口罩內氣壓變化判斷密合性:系統先將口罩與面部形成的封閉空間加壓至設定值,隨后停止供氣,若存在泄露,氣壓會快速下降,傳感器以 0.1Pa 的精度實時記錄氣壓衰減曲線,通過衰減速率計算泄露量,適用于對檢測速度要求較高的定性篩查場景。
氣流控制技術是保障檢測穩定性的 “關鍵支撐",解決不同口罩類型的適配難題。不同口罩(如 N95、醫用外科口罩、工業防塵口罩)的結構、透氣性差異極大,若氣流控制不當,易導致檢測結果失真。系統通過 “高精度流量閥 + 閉環反饋算法" 實現氣流精準調控:針對剛性較強的 N95 口罩,流量閥可維持穩定的供氣壓力(通常為 250Pa),避免壓力過高導致口罩變形;針對柔軟的醫用外科口罩,則采用 “低壓緩充" 模式,通過緩慢提升氣壓,防止口罩邊緣因氣流沖擊脫離面部。同時,氣流控制系統還具備 “自適應補償" 功能 —— 當檢測過程中出現輕微漏氣(如受試者輕微晃動),系統可實時調整供氣量,維持檢測環境穩定,避免單次誤差影響最終結果。
軟件算法與數據校準技術是系統的 “大腦",實現從 “原始數據" 到 “可靠結果" 的轉化。傳感器采集的原始數據包含環境干擾(如氣流波動、外部粒子干擾),需通過算法進行降噪處理:采用 “滑動平均濾波算法" 過濾短期波動數據,用 “基線校準法" 消除環境本底粒子濃度的影響,確保數據真實性。在結果計算環節,系統內置多套標準算法模型,可適配不同檢測標準 —— 例如符合中國 GB 19083-2010 標準時,算法以 “密合系數≥100" 為合格閾值;符合美國 OSHA 標準時,則以 “泄露率<10%" 為判定依據,用戶可根據需求切換模型。此外,系統還具備定期校準功能,通過接入標準漏孔(已知泄露量的模擬縫隙),自動修正傳感器與算法的偏差,保證長期檢測精度,避免因設備老化導致結果漂移。
人機交互與安全控制技術是系統落地的 “重要保障",平衡檢測效率與操作安全性。考慮到檢測場景可能涉及醫護人員、工廠工人等非專業用戶,系統采用 “圖形化操作界面",將復雜參數設置簡化為 “口罩類型選擇 - 檢測啟動" 兩步操作,同時通過語音提示引導受試者配合(如 “請緩慢搖頭"“請深呼吸"),降低操作門檻。安全層面,系統具備多重保護機制:當檢測氣壓超過安全閾值(如>300Pa)時,會自動泄壓;若傳感器檢測到異常粒子濃度(如超出設備量程),則立即停止檢測并報警,避免對受試者造成不適。部分系統還支持 “數據追溯" 功能,可自動記錄每一次檢測的時間、人員、參數與結果,形成可查詢的檢測報告,滿足合規與質量追溯需求。
從技術邏輯來看,口罩密合性測試系統的核心價值在于 “將不可見的縫隙轉化為可量化的數據"。通過傳感技術捕捉細微信號,氣流控制保障檢測條件穩定,算法實現數據精準解析,最終形成一套 “感知 - 調控 - 計算" 的閉環技術體系。這套體系不僅能為口罩生產企業提供質量管控依據,更能幫助醫療機構、工業企業篩選適配的口罩類型,指導使用者正確佩戴,從根本上避免 “無效防護",筑牢呼吸道防護的關鍵防線。
電話
微信掃一掃